电子邮箱

密码

注册 忘记密码?
  电脑版          手机版
关注我们 |      
名称描述内容
观 点
慈利县朝王民俗文化节源流考述
来源:原创 | 作者:戴楚洲 | 发布时间: 2024-04-23 | 75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  明清时期地方史志之中多处记载慈利县“朝王节”:据明代《万历慈利县志》卷六记载:“至三月朔日,行街祭祀(公王)者前后幕次相属,迎送者肩摩而踵接焉”。清代《嘉庆慈利县志》卷二和清代《同治慈利县志》卷九均载祭祀公王:“三月初一日,迎土神。土民供公王、太保、舍人,书吏供判官,衙役供毛、杨二神,各矜仪仗。盛鼓吹至东门外朝王塌朝神。旋至城隍庙,请地方官致祭。”《民国慈利县志》卷十一也载:“慈利县秀峰寺一曰大庙头,东一峰曰小庙头……县俗赛公王则以季春之朔,盖神降于是日云耳。其日,城内外土木之偶毕集,设仪卫、卤薄,号朝王。”明清时期文人所撰竹枝词,细腻描绘慈利县“朝王节”。清朝道光年间,慈利县知县魏湘所撰《竹枝词》云:“三月朔日天气新,满街彩仗似云屯。游人争集朝王塌,击鼓焚香迎土神。”魏湘又云:“公王会起一城忙,看会女儿斗艳妆。唇点胭脂眉如黛,大家伙伴细评量。”魏湘还云:“东门城外好楼台,竞把临街格子开。日午忽听箫鼓沸,回龙寺里逐瘟来。”“迎土神”与“逐瘟”,说的就是民间习俗朝王庙会。 “公王盛会暮春初,彩仗云屯画莫如。萧鼓迎神官不禁,总缘功德被慈姑。”清代诗人刘启培所作《竹枝词》,是对古代朝王庙会盛况的写照。

  自宋代以来,慈利县多年举行的“朝王节”之所以吸引群众自发参与,是因其演变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。现在,农历三月初一这天,慈利县城零阳大道之上涌现大队伍,数万人形成的队列长达数里。开场阵势气派,由敲着腰鼓的十余老妇打头,两对唢呐与叮咚响的十番鼓紧随其后。接着是数支龙灯队伍,佐以震耳的朝天铳压尾助兴。大街似如万花筒打开一般,诸位菩萨乘一顶顶花轿相继登场。又有若干皂衣兵丁陪衬,其它马弁擎举各色旌旗,执银漆长柄大刀、长矛、画天戟,扛“回避”“肃静”官牌等。祭祀仪式开始以后,公王和娘娘在将军、太保陪同下,坐着玄轿龙椅率先进入会场,其余八尊先烈由“毛、杨二位先锋”分成两支队伍绕场一周。公王和娘娘归位以后,十尊先烈木像按序朝王,每尊先烈由四个轿夫连轿抬起向上高举。朝王以后,由毛、杨二位先锋开路,大家抬着12尊木像,舞着龙灯,跟随表演队伍,绕城一周。每座轿子都有身着官服饰扮的衙役、校官模样的人跟随。一顶顶花轿中,围得严严实实的为公王娘娘。前面公王头顶王冠,蟒袍銮驾。其它菩萨双目凝滞,武将装束。观众悠闲漫步,浩浩荡荡游走在零阳大道。 许久以后,经毕架路折回,至朝王塌外河堤上方打住。众多木像按班排好,前置长条红袱香案。公王和娘娘居中,以供芸芸众生朝拜。随即玩灯健儿旋至宽阔地带,由慢及快,使劲对舞龙灯,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 吆喝声。歌舞节目竞相表演,令人目不暇接。观众还在大堤外的河沿上鸣放朝天铳与鞭炮。

观 点